1948年,解放战争的形势有了新转折,为了适应这种变化,中央把晋察冀军区和晋冀鲁豫军区合并了,于是有了华北军区。华北军区的头儿是聂荣臻司令,那时候,军区里还设有三位副司令呢。
聂荣臻在抗日战争那会儿,就在华北前线奋战,他建起了晋察冀军区,自己既当司令员又当政委。毛泽东夸奖他说:“古时候五台山有个鲁智深,现在有个聂荣臻,聂荣臻就像是现代的鲁智深一样。”
在华北军区,领导团队同样十分强大,除了聂荣臻元帅,还有三位副司令,个个都是经验丰富、地位显赫的大将。不过,在授予军衔那会儿,他们各自的军衔却大相径庭。
排在最前面的是徐向前。
徐向前是黄埔军校第一批学生,跟陈赓是同窗,只不过那时候陈赓的名声更响亮些。学完出来后,他就开始当兵打仗了。但那时候的国民革命军里,军阀们中饱私囊,军纪乱得一塌糊涂,这让他特别灰心。所以,徐向前后来选择了加入共产党。
1929年,徐向前被调到了鄂东北地方,成了红一军31师的副师长,就是从那时候起,他和红四方面军有了不解之缘。作为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,徐向前带着队伍一点点壮大,从几十人的小游击队,逐渐变成了拥有8万人的正规红军。
抗战一打响,徐向前就成了129师的副师长,这个师的主力就是以前的红四方面军。没多久,他带着129师和115师的一部分队伍去了河北南部,建起了冀南抗日根据地。在冀南待了一年多,他又接到命令跑到山东,去统一领导山东还有苏北、皖北的八路军部队,继续打抗日游击战。
打从解放战争打响,徐向前就被调去做了晋冀鲁豫军区的二把手副司令员,没多久,他又成了华北军区的副司令员,紧接着,他还挑起了第1兵团司令员的担子。
新中国成立后,徐向前被戴上了元帅的帽子。那时候,他虽然只是个副司令员,但说实话,徐向前在红军那会儿,特别是在鄂豫皖苏区,真的是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第二个是滕代远。
得提一下,滕代远在新中国成立后并没有参与军衔的授予。说起来也没啥特别的,就是因为他离开了部队,去做了铁道部部长。真是可惜,没能拿到军衔,要不然,就凭他的经历和战功,当个大将肯定是没问题的。
滕代远在年轻时,于常德的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念书时,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,并且着手带动进步学生运动。一开始,他主要在地方上搞革命,发动农民组建武装队伍。
1928年,就在许多后来成为开国上将的英雄们还没踏上革命征途的时候,滕代远已经和彭德怀、黄公略等人一起,发动并指挥了平江起义,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五支队伍。
他是建立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人物之一,做过红三军团的政委,和彭老总搭档了很久。再后来,几支队伍汇合后,他又成了红一方面军的副总政委,同时还管着三军团的政委工作。
战争打响后,他成了中共中央军委的参谋长,没多久就接到任务去了晋西北,负责指挥对抗顽固势力的战斗。那时候,他还在太行山抗大总校当过副校长和副政委,帮党培养了很多领导人才。左权去世后,他又接过了八路军参谋长的担子,并且还是北方局领导工作的一员。
在打仗那会儿,他一开始是晋冀鲁豫军区的二把手副司令员,后来变成了华北军区的副司令员。慢慢地,他不再直接带兵打仗了,而是转去管铁道部,当上了部长。
第三位人物是萧克将军。
萧克其实和那两位比起来,经历也差不了多少。他是黄埔军校第四期出来的学生,1927年就入了党,还打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。后来,他又跟着陈毅一起参加了湘南起义,上了井冈山。在那时候,他还当过红4军第3纵队的司令员,官儿也不小。在湘赣苏区,他不仅做了军长,还升为了军团长,并且是红二方面军的副总指挥呢。
抗战那会儿,他当过八路军120师的副师长,还有晋察冀军区的二把手。不过,当他领导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时,成绩不算太亮眼。
在打仗那会儿,萧克先是做了冀察热辽军区的头儿,后来又成了华北军区的二把手。过了一阵子,他开始搞起了军事教育,当上了华北军政大学的副校长。等到快解放的时候,他才又回到主力部队,被派到四野那里,做了第一参谋长。
从萧克的功劳和经验来说,给个大将军衔挺合适的,毕竟像王树声这样级别的也是大将呢。可奇怪的是,他只得到了上将军衔。大家猜测,这大概是因为他在红军时期的选择和立场,不然这事还真有点说不通。
股市杠杆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