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道重要分水岭,是从野蛮世界向文明世界转变的关键节点。一般而言,开疆拓土的阶段在二战之前基本完成了。二战之后,通过战争大规模获取领土的情况变得极为罕见,除了个别地区小国的局部冲突,像苏联这样的大国倒是一个显著例外。
在二战期间,苏联遭受了极其惨重的损失,不论是人员伤亡还是城市基础设施的破坏,都达到了毁灭性的程度。为了弥补这些巨大的损失,苏联在战后通过扩展领土的方式,获得了约60多万平方公里的新土地。这在全球大国中实属罕见,也显示了苏联恢复和扩张的决心。
这段历史还得从二战爆发前说起。那时,德国在发动对波兰的闪击战之前,已经与苏联秘密商定了在波兰的势力划分。1939年9月1日,德国突然进攻波兰,随后苏联也出于对自身利益的担忧,立即出兵,占据了波兰的大片土地,以确保自己的“那一份”不被德国侵占。
战争结束后,波兰恢复了独立,自然要求苏联归还那些二战中失去的领土。但苏联对此坚决拒绝,因为这些土地成为弥补战损的重要资源。苏联将其中19.41万平方公里的波兰领土划入了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行政区划内。波兰人对此极为不满,不过苏联提出补偿方案:波兰可以从德国划一块土地作为补偿。这一安排得到了美国和英国的支持,使波兰不得不无奈接受了向西“平移”国土的现实。
展开剩余78%东普鲁士是德国的发源地之一,首府柯尼斯堡更是其在波罗的海地区的战略重镇。由于柯尼斯堡靠近列宁格勒(今圣彼得堡),这里成了德国攻打苏联的前沿阵地。战争后期,苏军成功攻占了东普鲁士。1946年,苏联将东普鲁士北部约1.5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为加里宁格勒州,首府柯尼斯堡也改名为加里宁格勒。苏联政府随后大批迁入俄罗斯人,驱逐了当地所有德国居民。
原本波罗的海三国是苏联的组成部分,与苏联本土连成一片。但1991年苏联解体时,波罗的海三国纷纷宣布独立,使得加里宁格勒成为俄罗斯的一个飞地,四面被独立国家包围,成为俄国境内一个孤立的领土。
比萨拉比亚一直是沙俄梦寐以求的战略地区。16世纪时,这里属于奥斯曼土耳其的势力范围。随着18世纪沙俄国力的增强,经过三次瓜分波兰和多次俄土战争,沙俄势力范围逐渐扩展至比萨拉比亚附近。直到1917年沙俄灭亡,比萨拉比亚南部短暂归属罗马尼亚,但1940年苏联建立了东方战线,顺势拿下摩尔多瓦大片土地,成立了摩尔达维亚苏维埃加盟共和国,成为苏联十五个加盟共和国之一。
这一举动激怒了罗马尼亚,促使其加入德国阵营,试图强行收复比萨拉比亚。二战结束后,原本东方战线瓦解,按理各方应回归原状,但苏联以罗马尼亚是轴心国为由,坚决不归还领土,将比萨拉比亚纳入自身势力范围。
喀尔巴阡地区在一战前属于奥匈帝国,1918年并入罗马尼亚。匈牙利曾短暂收复该地,但后来并入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。1939年3月14日,德国介入导致捷克斯洛伐克分裂,喀尔巴阡人民乘机于次日宣布独立,但仅存一天便被德国盟友匈牙利吞并。
1944年,匈牙利见德国战局不利,开始秘密与苏联接触欲转向苏联阵营。德军不满,立即占领匈牙利并夺取喀尔巴阡地区。随后德军战败,苏联夺回该地。1945年5月,苏联协助斯洛伐克复国并重新联合捷克,将匈牙利占领的斯洛伐克土地归还。作为回报,喀尔巴阡被划入乌克兰境内,成为今天的外喀尔巴阡州。
库页岛自古以来就是东北亚争夺的焦点,早在唐朝时期便有相关记载。由于地处偏远,人口稀少,历代中原王朝主要对其征税,未驻军管理。1860年,沙俄通过《中俄北京条约》割走了外东北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大片土地。尽管如此,沙俄并未完全获得对库页岛的主权,日本也在该地区拥有势力,称库页岛为桦太岛。南部还有大量日本定居者。千岛群岛的主权则由沙俄和日本分割,双方实际控制各半。
1875年,日俄签订《桦太与千岛群岛北部互换条约》,日本放弃库页岛南部3万平方公里,换取千岛群岛1.56万平方公里的主权和周边海域。此举被认为是公平交易。1905年日俄战争后,沙俄战败,库页岛南部再次被日本占据。40年后,苏联在二战中击败日本,收回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,但日本对此极不满,双方关于“北方四岛”归属的争议持续不断。
唐努乌梁海地区原是清朝实控领土。1864年沙俄逼迫清廷签订《勘分西北界约记》,开始介入该地。沙俄大力移民、开设学校、购买土地、非法开矿,扶持代理人,试图彻底吞并此地。不同于将外蒙古作为殖民地,唐努乌梁海直接划入沙俄。1912年清朝覆灭后,沙俄加快移民步伐,两年内已有2万多俄国人定居。1917年沙俄崩溃,1918-1920年中国短暂收复此地,但苏俄势力已深植,双方矛盾激化。
1921年,沙俄残余势力攻入唐努乌梁海,苏军最终击败他们,接管该地。苏联怂恿唐努乌梁海宣布独立,双方于1925年建立“外交关系”。1944年苏联单方面将唐努乌梁海(图瓦共和国)纳入版图。作为中国故土,这一切从未被中方承认,也无法律依据。尽管如此,凭借二战胜利的威望,苏联霸占了这片土地,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时,土地仍未归还。
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、爱沙尼亚和立陶宛,1721年彼得大帝击败瑞典后被沙俄夺取。1794年第三次瓜分波兰期间,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沙俄又兼并立陶宛。三国自此被纳入沙俄统治近200年,直到1917年沙俄崩溃。1920年,这三个国家相继独立,苏联初期尊重其主权,但1940年苏联为建立东方战线,强行吞并三国。二战结束后,三国局势仍不稳定,最终被完全纳入苏联版图,直到1991年才再次恢复独立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市杠杆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