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看这些兵哥哥的脸庞,大家是不是以为他们的脸是得了皮肤病?每个人脸上都有深浅不一的印记,这实际上是他们戴着帽子天天在太阳底下训练,被烈日晒出来的特殊“勋章”。
这些印记记录着他们长达四到六个月的艰苦训练,正是这样的训练,才造就了阅兵场上那些动作熟练、步伐整齐的震撼场面。
许多网友看到这些照片后纷纷表示心疼,不断询问“这是吃了多少苦?” 这些晒痕不仅是训练的见证,更被网友们称为“光荣的印记”,让人感到骄傲和自豪。
在海拔更高的地区,女兵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。武警西藏总队新兵团的女兵若呷初训练结束后,看着镜子里的“高原红”却感到特别自豪。
在亚东河畔的巡逻路上,女兵们的钢枪结着冰碴,迷彩服沾着雪粒,但她们依然会在休息时对着雪山哼唱《强军战歌》。
她们的素颜照被制成边防哨所的海报,配文不是“最美女兵”,而是“这里的每一寸土地,都认得我们的掌纹”。
列兵张婷在5800米点位写下了这样的话:“妈妈,我终于明白,真正的漂亮不是皮肤白皙,而是能让五星红旗在最高处飘扬”。
医疗兵李娜急救时滴落的血珠,在雪地上绽开如红梅般醒目。当这些女兵卸下所有伪装,露出被高原吻过的脸庞,整个中国都读懂了什么叫“英姿飒爽”。
除了面部的晒伤,军人们的手部同样留下了深刻的训练痕迹。一位军人在与家人视频时,总是故意不让自己伤痕累累的手出现在镜头里。倘若休假回家,连队里会收到一些像是走错地方的包裹,打开后发现是主人为双手购置的保养品。
薄一层,厚一层,睡觉时还要把手放进手套,为了让家人安心,他绞尽脑汁地想着修复办法。
入伍第一年回家,母亲一把抓住了他躲闪的手,举起来细细端详,反复摸着那几处坑洼不平的伤疤,慢慢流下了眼泪。
这双她从小看着长大的手,只用了一年时间,就完全变了模样。“这是军人的军功章”,主人这样安慰着母亲。
在抗洪抢险一线,军人们的皮肤承受着更大的考验。
空降兵某营营长周立文在2020年7月带领官兵在洪湖地区抗洪时,胳膊被紫外线严重灼伤,出现了密密麻麻豆大的水泡。
照片被传到网上后,网友纷纷留言表示“心疼”,但周立文却觉得不算什么,他说这是他的抗洪“勋章”。
“95后”战士庄臣双臂和脖子被紫外线严重灼伤,出现了大面积红肿与水泡,痛痒难忍。大家都劝他回去休息,他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消毒上药,又投入作业。
他说:“营长年龄比我们大、胳膊上水泡比我们多,他都没休息,我们也不能休息”。
海训场上的战士们同样面临着严峻考验。
他们在高温、高湿、高盐的环境下训练,皮肤被强烈的紫外线灼伤,留下块块伤疤。就是这样一个个的肩膀,为国人扛起了祖国的和平与安宁。
有些军人的伤痕背后,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英雄故事。2007年,士兵卢加胜在训练时额头上的疤痕引起了军队政委的注意。在一系列询问后,大家才发现此人竟是6年前在列车上联合23名军警,勇斗76名歹徒的“列车英雄”。
那是在2001年快过年的时候,卢加胜坐火车回家,结果车上碰到76个拿刀拿棍的歹徒抢劫。
在那窄窄的车厢里,他们跟歹徒拼了三个小时,最后把歹徒都给抓住了。这一战,卢加胜身上受了不少伤,额头上也留下了个去不掉的疤。
可他从没跟人说过这事儿,也没想着要啥奖励,就是悄悄地回到部队,继续当他的小兵。
对于女兵来说,阅兵训练更是对身体和意志的双重考验。曹曦月是2008年入伍的武警安徽总队医院护理士官。
2019年,经过层层选拔,她成为国庆阅兵女兵方阵一员。
其实她报名参加阅兵选拔时,自己胳膊骨折刚做完手术,儿子也才两岁多,而丈夫还因公受伤在家养伤。她顶着巨大的压力,登上离家的列车。
在踢坏了4双靴子之后,2019年10月1日,曹曦月位列女兵方队第三排面,走过了天安门广场。
今年初疫情暴发,医院把军人病区改为隔离病房,曹曦月也成为隔离病房护理人员。自1月22日以来,她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。服役12年之后,这位“阅兵女神”含泪脱下了军装。
这些女兵们个个身高都很高,据说统一的身高是173cm,是从全国各地筛选出来的。有说法从山东筛选最多,这也印证了“山东身高高”的说法。
怪不得她们从车站出来,看着身高都差不多呢。
当军人们卸下肩章帽徽时,那种不舍之情令人动容。新疆军区某团一级军士长杨连京在入伍30年后光荣退休。始终坚守一线的他,在摘下帽徽、领花、肩章时,再也抑制不住,泪流满面。
这些军人,无论男女,都拥有钢铁般的意志,他们不怕流汗,不怕流血,为了保卫国家,保卫人民可以牺牲生命。他们在我们心目中永远是最可爱的人。
当他们卸下军装,那些留下的伤痕和印记,不仅仅是痛苦的回忆,是他们无私奉献的证明,是值得所有人尊重和敬仰的崇高象征。
家人们对此有什么看法?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
#军事#
股市杠杆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