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底,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的老总们可没闲着,他们大大方方地宣布:我们最牛的苏-57E隐身战机,拿到第一笔海外大单啦!这话一出,全球军工圈立马炸开了锅,大家都在猜,这神秘买家到底是谁?
订单的买家身份,一开始捂得那叫一个严实,搞得全世界的分析师都跟福尔摩斯似的,拿着放大镜找线索,想揭开这层神秘面纱。
后来到了珠海航展,俄罗斯人又高调证实了,确实有外国客户签了采购协议,可嘴巴还是闭得严严实实,一个字都不肯多说。这下好了,大家的好奇心彻底被点燃了。
美国《国家利益》杂志一度把矛头指向中国,觉得这事儿挺合理的,毕竟中国以前也买过俄罗斯的军火嘛。
不过,他们很快又自己推翻了这个猜测,说中国不太可能买。这下可好,谁是真正的买家又成了悬案,讨论声浪更大了。
与此同时,苏-57在乌克兰战场上的表现,也成了西方媒体关注的焦点。你瞧,这飞机老是被拍到机翼外面挂着Kh-59M2巡航导弹执行任务。
外部挂载,这不明摆着会大大增加雷达反射面嘛!这操作,简直是跟隐身战机的核心设计理念对着干,搞得大家对它的隐身能力普遍打上了问号。
美国军事分析员倒是有个说法,他们觉得这可能是俄罗斯军方故意的战术欺骗。就是想通过改变雷达信号特征,逼着北约不停地更新他们的识别数据库,玩一手“迷魂阵”。
隐身战机,你咋还“露馅”呢?
作为被寄予厚望的第五代隐身战机,苏-57老是被人拍到机翼外面挂着Kh-59M2巡航导弹去执行任务。这画面,可真是让人一言难尽。
外部挂载,那雷达反射面积肯定蹭蹭往上涨啊,这跟隐身设计的初衷完全是南辕北辙。西方世界对它的隐身能力,那叫一个质疑。
很多军事观察家都纳闷了,难道俄罗斯的隐身技术真就这么不靠谱?还是说,这背后藏着什么更深层次的战术心机?
有军事分析就指出,外部挂载可不是什么简单的设计缺陷,而很可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战术骗局,目的就是为了混淆对手的判断。
俄罗斯人可精明了,他们通过在不同任务里灵活切换内置弹舱和外部弹药,故意让苏-57的雷达信号特征变来变去,逼着西方情报机构疲于奔命,不停更新识别数据库。
去年四月,苏-57在乌克兰冲突中成功打击了高价值目标,它外部挂载导弹飞行的画面也随之流传开来。这可把西方情报机构给搞蒙了,对苏-57的雷达信号特征彻底犯了迷糊。
这被看作是成功地搅乱了西方对它实际雷达特征的判断,也验证了这种“情报迷雾”策略的有效性。让对手想准确捕捉它的真实意图,门儿都没有!
战场上,它到底行不行?
苏-57在乌克兰战场上,据说用来打击地面高价值目标,甚至还有击落乌克兰战机的记录。俄罗斯人拍着胸脯说,它在实战中可是一架都没损失。
尽管西方老是嘀咕,说苏-57在乌克兰冲突中都避开了高风险区域,但它作为“导弹卡车”的对地攻击能力,那可是实打实地展现出来了,多任务能力也得到了印证。
这种战术上的不确定性,也给西方的情报收集带来了持续的挑战。对手想要准确评估它的真实威胁,可不是件容易事。
俄罗斯曾把苏-57形容成“导弹卡车”,特别强调它那强悍的对地攻击能力。这话,似乎也跟它外部挂载的战术不谋而合。
这种策略,让苏-57的实战价值体现在它那超强的机动性和广泛的武器兼容性上,而不仅仅是纯粹的隐身突防。
中国买家?别闹了!
俄罗斯刚宣布订单那会儿,西方就猜测中国可能会买苏-57。他们觉得,中国以前买过苏-35,这俩国家有合作基础嘛。
西方还推测,中国可能对俄罗斯“产品30”发动机技术挺感兴趣的,想通过买苏-57来搞点技术。
军贸往来嘛,也被认为能平衡中俄两国的贸易结构,所以中国就成了个“合情合理”的潜在买家。
然而,这些推论,简直是选择性失明啊!他们完全忽略了中国歼-20隐身战机早就量产超过百架的事实。这数量和技术成熟度,完全够中国自己用了。
歼-20在隐身性能、航电系统和导弹兼容性方面,那可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,实打实地展现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强大实力。
中国现在不仅在研发第六代战机,还在大力推进面向海军的歼-35舰载机项目。这明摆着,中国的航空技术已经“技能点满”,根本不缺什么。
美国媒体甚至都说了,中国航空技术已经不需要进口苏-57了。中国在五代机领域,早就实现了自主发展,早就不再是那个需要技术引进的乙方了。
俄罗斯方面也亲口承认,中国已经不是他们主要的第五代战机客户了。这话,从侧面印证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巨大进步。
中国军工体系现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自主创新生态,歼-20的关键部件,那可都是百分之百的国产化,完全不需要依赖外部技术。
歼-20的作战体系构建,甚至都成了美军重点研究的对象。它的先进性,那可是得到了国际军事界的广泛认可。
俄罗斯军事专家私下都承认,中国市场已经从技术引进转向了自主创新,这彻底改变了以往中俄军贸的模式。
神秘买家,终于现形!
俄罗斯自己产能都有限,苏-57现役数量才二十来架,优先满足自己空军的需求,都还得好几年呢。
西方制裁对苏-57的生产进度确实有影响,但俄罗斯的传统市场可不受影响,潜在客户还是大有人在。
今年二月,阿尔及利亚官方终于捅破了这层窗户纸,他们已经签了14架苏-57E的采购协议!这笔订单,可算是让这神秘买家浮出水面了。
阿尔及利亚的首批6架苏-57E,预计今年内就能交付,而且可能2025年就开始操作了。这说明他们是真着急,真有需求。
阿尔及利亚空军基地现在正在紧锣密鼓地为接收新战机做准备,包括技术设施和飞行员培训,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。
阿尔及利亚空军长期以来都依赖苏制战机,而且人家有的是石油经济的钱来买军火,这为采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
阿尔及利亚还采取中立的地缘政治立场,这有助于降低技术泄露的风险,成了俄罗斯放心的合作伙伴。
俄罗斯曾说过,第一个外国用户将在2025年开始操作苏-57E。这话,很可能指的就是阿尔及利亚,时间线高度吻合,简直是板上钉钉。
印度以前也表达过采购意向,但因为他们跟美国关系太近了,俄罗斯对此一直挺谨慎的,不愿意冒技术泄露的风险。
伊朗等国家呢,因为经济制裁,很难负担得起苏-57那高昂的采购费用,但他们还是挺感兴趣的,未来也可能成为潜在买家。
俄罗斯航空企业表示,战争结束后,产能有望恢复,对外销售前景依然存在,他们对市场那可是信心满满。
俄罗斯今年三月就宣布,已经开始生产出口型苏-57了,工厂里那叫一个加班加点,就是为了满足订单需求。
今年七月,伊朗还真有苏-57访问了他们的基地,而且被卫星图像给捕捉到了,这说明他们对苏-57的关注可不是一时半会儿。
俄罗斯今年九月又表示,苏-57的产量正在逐渐增加,更多的战机正在装备俄罗斯空军,这无疑为出口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。
阿尔及利亚订单的公布,可算是为中国洗清了“潜在买家”的嫌疑,彻底消除了外界的疑虑,给那些猜测者狠狠打了一巴掌。
全球第五代机市场,主要就由美、俄、中三国供应,其他国家选择真的有限,所以苏-57还是有它自己的一席之地的。
“产品30”,到底多牛?
苏-57的核心优势,那可就体现在它卓越的超机动性和广泛的武器兼容性上。这俩,可是它在战场上的重要资本。
俄罗斯试飞员博格丹在珠海航展上那次大迎角机动演示,简直是惊艳全场,充分展现了它那优异的气动设计。
博格丹可是苏-27时代的资深试飞员,飞行经验上千小时,他的评价,那权威性可是杠杠的。
他说苏-57在机动性和稳定性上,比很多同类竞争对手都强,包括歼-35A。这可真是显示了它独一无二的优势。
最新改进型的苏-57,现在已经成功集成了空射版的“锆石”高超音速导弹,这一下子就大大增强了它的打击能力。
“锆石”导弹那9马赫的突防速度,被认为能穿透现有所有的防空体系,这可真是赋予了苏-57强大的战略威慑力。
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负责人曾强调,苏-57E完全符合第五代战机标准,而且拥有实战经验。这话,可不是随便说说的。
设计理念,各有各的道儿
尽管俄罗斯强调苏-57E的实战经验和符合五代机标准,但西方对它在乌克兰冲突中的实际表现,还是有不少质疑的。
西方人觉得,苏-57在乌克兰战场上规避高风险区,就是为了避免被击落。这话一出,对它的隐身性能可就提出了疑问。
苏-57的双座版设计理念,被认为主要侧重于增加弹药携带量,就是为了提升它的火力输出能力。
这种设计思路,跟中国歼-20S那种聚焦无人机群协同作战的理念,还是有所不同的,反映了不同国家在战机发展思路上的差异。
西方对苏-57的隐身能力描述不一,老是说它不完全隐身。这可真是成了它技术争议的焦点之一。
出口版的苏-57E,部分参数被刻意调低了,就是为了防止技术泄露。这在军贸中,那可是常见的操作。
出口前景:是挑战,也是机遇
尽管面临西方制裁和国内产能的压力,俄罗斯航空工业可没闲着,他们还在努力加速出口型苏-57E的生产。
在阿尔及利亚订单的带动下,未来可能会吸引更多传统俄罗斯武器采购国跟进,进一步扩大它的市场份额。
伊朗等国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,但受经济制裁影响,他们到底能不能买得起,这还是个未知数。
俄罗斯航空企业表示,战争结束后,产能有望恢复,对外销售前景依然存在,他们对未来那可是充满信心。
尽管西方对苏-57的评价褒贬不一,但它在特定市场和战术运用中的价值,那可是实实在在存在的。
结语
围绕苏-57的“中国买家”传闻,现在随着阿尔及利亚订单的揭晓,可算是彻底烟消云散了。这再一次印证了中国航空工业那自主创新、自力更生的硬核实力。
“导弹卡车”的论调,你可别简单地把它当成贬低。它其实揭示了苏-57在隐身与火力之间,寻求一种独特平衡的战术思维,以及俄罗斯在情报战中的精妙策略运用。
尽管面临产能限制和西方质疑,苏-57凭借它那超强的机动性、先进的武器集成,以及在实战中积累的经验,在全球五代机市场中,依然有它自己独特的定位和潜在客户。所以啊,评估苏-57,我们可不能只盯着一个标签看。得从战术运用、市场博弈和技术发展这些多维视角,来一个全面而理性的审视。
股市杠杆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