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以为中国不敢和印度动手,其实是算明白了这笔账:真把印度打趴下,麻烦才刚开始。
印度就像南亚的顶梁柱,十四亿人口,经济总量占整个地区的八成。 尼泊尔的粮食能源要靠印度输送,不丹的电力依赖印度供应,孟加拉的货物得经过印度港口转运。 这根柱子要是塌了,整个南亚都得跟着遭殃。
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时,双方士兵在零下十几度的高原对峙。 冲突造成人员伤亡,把两国关系推到冰点。 但最后双方还是选择回到谈判桌前,通过军长级会谈控制局势。
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中,中国在战场上取得优势后主动后撤,没有占领土地。 这个决定当时让很多人看不懂,但现在看来充满智慧。 战场上打赢容易,但要控制后续局面困难得多。印度国内矛盾复杂,宗教冲突、种姓问题、地方分裂势力暗流涌动。 如果印度陷入混乱,首先面临的就是难民潮。 数千万人往周边国家逃亡,压力最终会传到中国西南边境。
外部势力一直在寻找介入南亚的机会。 美国在印度洋加强军事存在,英国保持着传统影响力,俄罗斯也不愿放弃这个市场。 一旦出现权力真空,各大国必然蜂拥而至。中印经济联系比很多人想象的紧密。 中国的手机、家电在印度市场随处可见,印度的原料药和矿产资源也源源不断运往中国。 战争会立即切断这些贸易往来。
印度经济规模虽大,但制造业基础薄弱。 军队的武器装备大量依赖进口,连子弹都需要外购。 国内贫富差距悬殊,还有数亿人缺乏安全饮用水。 这些短板在长期消耗战中会暴露无遗。边境冲突一旦升级为全面战争,国际粮价和能源价格必然剧烈波动。 周边投资环境恶化,这些影响最终都会体现在普通人的生活成本上。
中国过去几十年能快速发展,靠的就是保持稳定的内外环境。 把资源投入建设而不是消耗在战场上,这才是更明智的选择。
#新作者流量激励计划#
股市杠杆软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